彩练观察+丨一棵树能否长成一个新IP?

近期,省委书记黄强在基层调研时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扩大)学习会上也曾指出,要进一步厚植历史文化情怀,精心守护吉林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做好林文旅、体文旅融合文章,擦亮叫响“吉祥森林”品牌。7月11日至12日,省委书记黄强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调研,在长白山地下森林实地察看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古树名木保护情况。古树名木保护利用为何如此备受关注?一棵树能承载起怎样的使命,能否长成一个新IP?先看看成功案例。最知名的当属黄山迎客松。在安徽黄山,游客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选择到海拔1680米的玉屏景区,一睹素有“国宝” 美誉的“天下第一松”。作为“中国最美古树”,它在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除此之外,它还多次出现在邮票、明信片、书画作品等文化载体上,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和文旅大IP。四川广元剑阁县翠云廊,坐拥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现存古柏7778株,平均树龄1050年,最高树龄达2300年。参天古树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此观光打卡。仅今年国庆假期,翠云廊景点就接待游客4.87万人次。在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内,两株树龄1700年的桢楠王,宛若古老的智者,静静守望着四川荥经这片土地,更成为游客争相探访的焦点。有游客感慨,当手牵手试图环抱这棵古树时,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也更加敬佩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绍兴,中国最大的香榧主产区之一。绵延400多平方公里的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百年以上的香榧树就有7.81万株。这里不仅有香榧系列产品,还有热闹的古树研学。因为有了香榧树,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今年,这里的古树保护故事,被讲进了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借名木出圈,靠古树“乘凉”,显然可行。再看看吉林的古树名木家底。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和重点国有林区、自然保护区自行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现有古树名木7.08万株,其中一级古树249株、二级古树1389株、三级古树47056株,不分等级古树名木22106株,其中名木3株。经过多次科学考察,今年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发现大片以东北红豆杉为骨干树种的天然群落,数百公顷的范围内分布着老、中、青、幼各种树龄东北红豆杉植株,以胸径在10至40厘米的中龄树为主,数量达数千株。尤为珍贵的是,该种群尚存有6株胸径达1米以上,树龄超过千年的古树,而幼龄树和新生苗比例更大。这些尚处于成长期的种群,具有自我更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宝贵的后续资源,将进一步丰富我省古树名木家底。吉林市西关宾馆大榆树受区位气候条件影响,我省古树名木在数量上虽然并无明显优势,但具备难得的稀缺性。近3000年树龄的东北红豆杉比如汪清树龄最长的东北红豆杉,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一眼千年,作为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棵“最美东北红豆杉”,可谓是历史变迁留下的“活文物” “活化石”“活档案”。蒙古黄榆比如通榆的蒙古黄榆。据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林宝庆介绍,这里是亚洲最大的蒙古黄榆群落带。“蒙古黄榆核心区面积大概是2500公顷,比较集中分布的区域有5000多公顷,穿插生长的区域还有2万多公顷。”比如露水河畔的红松林,是全国仅存、亚洲最大红松母树林,平均树龄达200余年,面积有1.2万公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红松之乡”。美人松古树群比如长白山美人松,只见于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600米的二道白河与三道白河沿岸的狭长地段,尚存小片纯林及散生林木。古树名木,是“绿色的国宝”和“有生命的文物”。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富民产业,既是搭建彰显区域经济活力的“窗口”,也是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注脚。“过去对古树名木等森林资源,我们的工作重点一直聚焦在保护上,对其开发利用关注得很少。”省林草局一位工作人员坦言。近期他们与文旅部门合作,发布了全省首条古树生态文化体验路线,但全省古树名木的开发利用,以及“林文旅”融合文章,仍处于初级阶段。长白山区古树生态文化体验路线目前在旅游市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一是长白山二道白河的美人松林。所谓“背靠大山好乘凉”,依托长白山旅游资源,这里的美人松林吸引了一部分游客观光打卡。二是露水河古树公园。公园内有上百年的红松、椴树、大青杨、水曲柳等北方树种,且交通比较便利,公园内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备,但可惜的是景色虽美,游客不多。三是向海蒙古黄榆。虽名声在外,但相关的旅游产业一直不温不火。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林文旅,我省缺少系统规划,更遑论“拳头”产品,而且在认识层面,也有不同声音: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可能需要比较大的投入,但目前我省还没有规划设立古树名木保护开发的专项资金,很多设想没法实现;一些古树名木生长在国家级保护区核心区内,普通游客无法进入;一些古树名木位于深山老林,交通路况、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不够完善,这就导致游客前往意愿不高,开发的意愿自然也就不高……“成长的烦恼”很多。可见,在吉林,一棵树要想长成一个新IP,需要更好的土壤、更多的阳光雨露。“彩练观察+”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以下几件事:首先要打响品牌,提高知名度。应充分研究古树名木生物起源、科研价值、历史文脉等,挖掘其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比如,吉林省有非常知名的长白山“木帮文化”,还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屋村,这些都是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活态文化,要传承利用好,让古树名木真正成为有记忆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其次要科学规划,创新性开发。可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围绕古树名木修建一些面向群众的文化休闲场所,引入一些新业态,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比如,湖北随县的百岁高龄古树老屋,变身网红“村咖”后,引来众多游客专程打卡。同时,还要加强古树名木所在地区、景区的宣传推广,将周边文旅资源串联融合,形成集观光、研学、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文旅产品,让游客在休闲体验中了解古树名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进而推动更多人参与保护古树名木。最后要运用技术,科学化管理。制定古树名木的定期巡查和检测、体检制度,引入技术力量,建立古树名木数字化管理平台。比如,浙江省有“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监管平台”,能定期监测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动态更新管护措施。未来,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借助VR、AR、数字孪生等技术,迭代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监管平台,丰富游客体验方式。现阶段,由一棵树引发的一次旅行虽然还是小众选择,但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开发方式的创新,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古树名木这一文旅新IP。那时,一棵树能扮绿一座青山,也将带来金山银山。原标题:一棵树能否长成一个新IP?作者:策划 | 于迅来采写: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锐 陈婷婷责编:秦楚越编审:裴晶莹监审:董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艺术
190:0全票通过,韩国乱了!“闺蜜门”8年后,再现“老婆门”
下一篇:詹皇:我愿做克利夫兰救世主 去了热火才懂使命